建筑工程技术骨干专业建设中,秉持“产教融合、创新机制;校企合作、特色培养;提升质量,服务发展”理念。构建起 “行业指导、企业主导、学院引导”、“学院育人、企业育人、文化育人”的“三导三育”的行企校“办学共同体” 运行机制。
一、建立山河民族建筑学院,探索行企校联合办学机制
以省建设教育协会、省建筑业协会、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“两会一集团”为平台,学院与全国500强企业——山河建设集团合作办学,成立 “山河民族建筑学院和校企合作理事会”,着力打造理事会主导下的“校企合作院中院”。开办2018级“山河民建班”首批招生51人。建立行企校教学团队合作机制,建立行业企业以山河建设集团为主体的州内外大中型企业实训基地。创新办学平台。
二、创新建筑人才培养模式,促进多层次文化育人平台
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山河民建班实施“1+3+N”(1个目标,3岗递进,身份渐变与方向多元)人才培养模式;完善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建造技艺相结合复合人才培养方式。构建专业特色鲜明、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,实现“知识学校学,技能大赛练、技术企业教,文化共培育”的校企育人方法。“校园文化、企业文化、民族文化、红色文化”熏陶,“山河民建班”实现文化育人创新发展。
三、打造“工程型”教学团队,推行“三合一”教学方式
山河民建班实施“教师与工程师合一、教室与工地合一、作业与项目合一”的“三合一”教学方式;开发“学训一体”、“工学结合”的课程;建设“项目工地智慧工地和三维虚拟现实BIM技术”信息化相结合的实训基地,形成“大师引领、专兼结合、身份合一、管理有序”的工程技术技能高水平“工程型”教学团队,建立虚实一体的教学资源。
四、专业建设民族特色鲜明,服务恩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
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,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。土家族吊脚楼大师工作室、民族建筑文化专业创新示范点彰显特色。专业服务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服务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技术团队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,开展咸丰鱼塘湾村、巴东溪丘湾村规划和特色民居建设,服务发展有成效。